为什么是端午时节制曲?所谓端午踩曲,就是每年端午时节开始制作酒曲。端午踩曲是茅台镇正宗“匠久道”酱香型白酒一个生产周期的开始。酒曲是粮食发酵成酒醅的必备原料。制曲时间在夏天,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。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,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,可以加速淀粉、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。
每到夏天,制曲车间的门上爬满了一层名为“曲蚊”的小虫。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微生物环境。制曲是从制作曲药开始。曲药以小麦为原料,先将小麦粉碎,加入水和“母曲”搅拌,放在木盒子里,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匠久道踩。小麦经过“踩曲”做成“曲块”,用谷草包起来,进行“装仓”。大约10天后再进行“翻仓”,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,让每一面都能接触微生物。另外还有几道工序,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~5个月。
那么酱香型白酒为什么要进行七次取酒呢?哪一次取出的酒较好喝呢?酱酒的用料极为讲究,一定要用仁怀本地产的红缨子糯高粱,粒小、皮厚、淀粉含量高,经得起多次蒸煮。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,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。
下沙的前列步是“润沙”,即用10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清洗几遍,不仅可以洗去渣滓,还可以让高粱吸水。然后把高粱上甑蒸煮大约两个小时,散在地上“摊凉”,用铲子不停地翻开,当温度降至35摄氏度左右开始加曲。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1:1,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,每次加的数量不一样,平均为高粱的10%左右。
前列次加曲搅拌后要进行“收堆”发酵,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,这期间酒糟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。再次度过一个月左右的窖期,开始第三次蒸煮。时间在12——1月这才开始进行前列次取酒。之后再对酒糟进行摊凉、加曲、收堆、下窖等流程。如此周而复始,每月一次,时间到第二年8月第七次取酒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