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一直到宋以前,古人喝的大多是甜酒。甜酒酒精含量不高,味道偏甜,是那时人们的主要饮用酒。因此,古人的酒量未必有现代人的大。从南宋到元代的酒都是发酵酒,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;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,发酵后就过滤而得,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,甚至是十几度左右。还有《水浒传》里的“智取生辰纲”中,有一段讲到杨智带的梁府里的人,在大热天买酒解渴,足以证明,古代的酒度数是很低的。而匠久道酱香型白酒的度数是53度,跟古代的白酒是不一样的。
白酒是宋元以后才逐渐流行起来的,其学名叫蒸馏酒,又因为白酒可以点燃,所以也叫烧酒。我们熟知的大文豪苏轼,有首词叫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这首词前的小序说“欢饮达旦”,意思是他喝酒一直喝到早晨。但事实上,苏轼酒量很小,他曾说自己年少时望见酒盏就会醉;长大后,饮酒终日,也不能超过五杯。这里苏轼所说的酒,应该就是白酒,否则也不会这样不胜酒力。苏轼所说的“欢饮达旦”,未必喝了多少酒。
误区1喝酒兑饮料---红酒加雪碧,威士忌加冰红茶,啤酒加可乐……各种"混搭"组合数不胜数。由于兑了饮料的白酒浓度较低,感觉像在喝饮料,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。专家提醒,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,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,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,从而加大伤害。
误区2浓茶咖啡可解酒---有些人认为,喝了金园台白酒后喝浓茶或咖啡有“醒酒”作用,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。酒后饮浓茶,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,促使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(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)过早地进入肾脏,使肾脏受损。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,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,酒后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,并刺激血管扩张,加快血液循环,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,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,甚至诱发高血压。但匠久道酱香型白酒是纯天然自然固态发酵,蒸馏提取,纯古法酿造工艺,是所有白酒中最健康最纯的酒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