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,粮为酒之肉,正是由于粮食、水和曲药的作用,成就了不同地域、不同香型、不同风格的酒的特点和典型性。酱香白酒主要是以高粱为生产原料,而一款能称得上酱酒核心产区的正宗传统大曲“匠久道”酱香酒生产原料必须是茅台镇当地或周边生长的“红缨子”高粱,离了它酿出来的酱香酒就不是其该有的风味了。
红缨子高粱,俗称小红梁,是赤水河流域特产的一种有机糯性高粱。与东北及其他地区高粱不同的是,它颗粒坚实、饱满、均匀,粒小皮厚,淀粉含量高,单宁含量适中,是茅台镇优质酱香酒的关键酿酒原料。具体分析如下。
红缨子高粱单宁含量适中(1.5%-2.0%),通过传统酱香工艺发酵形成儿茶酸、香草醛、阿魏酸等优质酱香酒香味的前驱物质,形成酱香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。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“红缨子”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。这也是优质酱香白酒幽雅细腻、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。再者,单宁含量对心脏血管好。
生产工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:
1、原料处理。浓香型白酒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,但也有少数酒厂使用多种谷物原料混合酿酒。浓香型酒采用续糟法工艺,原料要经过多次发酵,所以不必粉碎过细,仅要求每粒高粱破碎成4~6瓣即可。
2、出窖。采用经多次循环发酵的酒醅(母糟、老糟)进行配料,人们把这种糟称为“万年糟”。“千年老窖万年糟”这句话,说明浓香型白酒的质量与窖、糟有着密切关系。起糟出窖时,先将黄水抽尽,这种操作称为“滴窖降酸”和“滴窖降水”。除去窖皮泥,起出面糟,再起粮糟(母糟)。在起母糟之前,堆糟坝要彻底清扫干净,以免母糟受到污染。
3、配料、拌和。配料主要控制粮醅比和粮糠比,蒸料后要控制粮曲比。配料首先要以甑和窖的容积为依据,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进行调整。配料时要加入较多的母糟,其作用是调节酸度和淀粉浓度,为下排的糖化发酵创造适宜的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