黔北的红壤层里,藏着酱香白酒的第一行诗。红缨子高粱用根系在岩层间书写,将赤水河的矿物质、丹霞地貌的微量元素,都收进饱满的籽粒。重阳下沙时,匠人把这些浸满山川密码的高粱,连同河谷的秋风一起拌入酒曲,开始了与自然的漫长对话。
制曲车间的木架上,少女们赤脚踩出的曲块排列如琴键。端午的阳光晒透小麦,微生物在湿热空气里苏醒,将山间草木的芬芳、河谷云雾的湿润,都谱进酒曲的发酵乐章。蒸馏塔升起的蒸汽中,能看见山岚的形状,接酒师傅手中的酒度计,丈量的原是山川赋予的醇厚刻度。
冬夜守着蒸馏器的老匠人,总说听得出酒液滴落的韵律。"啪嗒" 声急时,是吸取了夏日山雨的热烈;"咚 — 咚 —" 声缓时,便知藏着深秋野果的甜香。陶坛封存在山洞里的日子,酒液透过缝隙与钟乳石的水滴对答,把喀斯特地貌的幽深,酿成了杯中绵长的回味。
站在赤水河的铁索桥上俯瞰,河谷两岸的酒坊像散落的诗行。当暮色把河水染成琥珀色,杯中酒液便有了同样的色泽 —— 那是山川将四季揉碎了沉淀的模样。饮下这杯酒,便饮下了黔北群山的骨骼、赤水河的血脉,以及人与自然共同创作的千年诗学。
https://www.szmiaojiang.com/article/detail541.html
https://www.jiangjiudao.com/article/detail4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