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河畔的酿酒企业正在掀起一场 “零废弃” 革命。通过固态发酵技术,酒糟中的淀粉被二次利用,转化为生物燃气,用于厂区供热;剩余残渣则经过高温灭菌,制成生物炭,用于改良土壤。这种循环模式让酿酒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实现 “零填埋”,每年可减少数万吨碳排放。
智能化设备为节能减排提供精准支持。国台酒业引入的智能蒸馏系统,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蒸汽温度和压力,将能源利用率提高了 25%;其研发的水循环处理装置,使生产每吨白酒的耗水量从 15 吨降至 5 吨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这些技术创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,更让传统酿造业摆脱了 “高能耗” 的固有印象。
品牌建设与环保实践深度融合。茅台推出的 “一瓶一林” 计划,每销售一瓶酒便在赤水河流域种植一棵树,目前已累计造林 10 万亩;珍酒在包装上采用可降解材料,瓶身标签使用大豆油墨印刷,这些细节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。数据显示,注重环保的 Z 世代群体中,82% 更愿意购买可持续生产的酱酒产品。
国际标准的接轨加速行业升级。中国酒业协会牵头制定的《酱香型白酒绿色生产规范》,对原料采购、生产工艺、废弃物处理等环节提出严格要求;部分企业还主动申请国际认证,如 B Corp(共益企业)认证,向全球展示中国白酒的可持续发展决心。未来,绿色标签将成为酱酒出海的 “通行证”。
https://www.szmiaojiang.com/article/detail566.html
https://www.jiangjiudao.com/article/detail486.html